今天,是第56个世界标准日。依托先进的基因“存、读、写”技术体系,华大集团构建了“大平台、大数据、大科学、大产业、大民生”协同发展格局。而在这背后,华大始终将标准化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的重要纽带,通过深入践行标准化战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为促进全球生物技术发展和公共卫生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科研创新,为标准建设夯实基础
截至2025年8月,华大已累计发表科研论文5800篇,其中在《细胞》《自然》《科学》及其系列期刊发表论文751篇。根据2025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华大集团位列生物科学产业机构全球第四,并连续十年蝉联亚太地区榜首。持续的顶尖科研产出,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和科学共识。
目前,华大已累计提出或参与研制并发布的标准达412项,新增立项77项,覆盖出生缺陷防控、肿瘤精准诊疗、生命科学工具、基因合成与编辑等多个生命科学关键领域。其中,华大提出或参与研制了8项国际标准、2项欧盟标准。这些生物技术及医学实验室与体外诊断相关的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开创意义,它们包括:
• ISO/TS 20388:2021《生物技术-生物样本库-动物生物样本保藏要求》 • ISO/TS 23105:2021《生物技术-生物样本库-用于研发的植物样本保藏要求》 • ISO/TS 5798:2022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核酸扩增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要求及建议》 • ISO 24603:2022《生物技术-生物样本库-人类和小鼠多能干细胞要求》 • ISO/TS 24420:2023《生物技术-大规模并行DNA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数据处理通用要求》 • ISO/TS 23511:2023《生物技术-细胞系鉴定通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 ISO/TS 8392:2023 《基因组信息学 基因检测产品及服务的基因组数据描述规则》 • ISO 20688-2:2024《生物技术-核酸合成-第2部分: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
其中,华大联合提案的ISO/TS 5798:2022成为该领域首个获批立项并完成研制的中国国际标准,并正深度参与新兴技术指南、高通量测序肿瘤学应用、传染病测序等前沿标准研制项目;ISO 20688-2:2024则是首个合成基因质量控制国际标准,为合成基因的质量控制建立了统一规范。而华大参与研制的两项欧盟高通量测序标准,也为推动全球基因检测技术的互联互通与结果互认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华大团队目前还新增推动了13项国际标准立项,关注精准医疗、生命科学工具等前沿方向,正持续推进深海生物材料、治疗用噬菌体、核酸蛋白质基生物装置等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
打造专业团队,促进国际合作与标准创新
为持续助力我国生物技术领域标准建设与创新,华大已组建一支36人的标准专家团队,其中22人参与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这支由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团队,在全球50多个标准化组织或产业联盟中担任重要职务,深度参与了十余个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华大还连续三年参与“非洲英语国家医疗卫生标准化合作官员研讨班”,与非洲国家医疗卫生官员开展标准化交流,促进标准化实践经验的国际分享。
2025年5月31日至6月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ISO/TC276)第十四届全体会议
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工作的同时,华大还提出或参与完成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26项,涵盖生物技术、高通量测序、生物样本等多个重要应用领域,助力生物技术更高效地服务百姓生活,践行“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华大不仅积极参与现有标准体系建设,更主动引领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创新。目前,华大已牵头成立ISO/TC276/WG6“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装置”工作组、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委会基因组识别工作组(TC28/SC37/WG5)、全国生化检测标委会数据及数据库工作组(TC387/WG1)等多个标准平台,并在“‘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 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展望未来,华大将继续深化生命科学领域标准建设,特别是在多组学技术、生物数字融合等前沿交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华大也期待进一步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方案融入全球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大合作共建全球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