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6日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八十周年。周年庆前夕,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同华大智造总裁、董事余德健一道,为华大赠送的菊花石揭幕,向粮农组织八十周年献礼。华大还同粮农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农业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上的科研合作,通过推广多年生作物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守护世界粮食安全。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同华大智造总裁、董事余德健为菊花石揭幕
屈冬玉总干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菊花石的由来和寓意,感谢华大为FAO八十周年赠礼。余德健表示,这块菊花石来自于屈总干事的家乡湖南,它象征着坚韧和力量,这正是FAO工作的最好写照。华大愿同粮农组织加强合作,利用最新的基因测序技术和平台,开展一系列农业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创新应用,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块菊花石原石来自湖南浏阳,高4米,重达5吨,竖立在粮农组织大楼门口,是粮农组织新近整修园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日,余德健还见证了华大集团与粮农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借助华大的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优势,在生物育种、病虫害防治、微生物利用与多年生作物培育等方面加强合作。
华大集团国际发展事务副总裁熊韬同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Vincent Martin)签署合作备忘录
10日,作为八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粮农组织在罗马举办首届“从良种到美食”展览。华大参加了中国展台,展出了多年生稻、微生物菌剂、G99模型等。屈冬玉总干事、莱索托国王莱齐耶三世、印尼国家发展计划部长潘布迪(Rachmat Pambudy)等参观展台。
屈冬玉总干事(左二)、莱索托国王莱齐耶三世(左一)等参观中国展台
粮农组织首届“从良种到美食”展览亚太展馆中国展台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华大深耕农业领域20余年,从首创全基因组分子育种体系到农业微生物研究,从种质资源创新到绿色种植技术开发,华大构建了覆盖农业多个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多年生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的稻作模式,能够实现“种植一次、连续收获”,节省了传统水稻种植的部分流程,推动水稻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目前已在全球10个国家130多个地区种植。
继入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农业农村部推荐主粮品种、国际粮农组织全球推介品种之后,今年6月,多年生稻更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清单》,成为“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的典范。这项创新不仅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更搭建起农业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
如今,屹立在粮农组织总部的菊花石,不仅象征着双方深厚的友谊,更见证着中国科技力量深度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坚定步伐。未来,华大集团期待与FAO继续携手,将更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