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业务相关咨询电话:

临床检测:400-605-6655
科研服务:400-706-6615
司法服务:400-900-2616
测序仪器:400-096-6988

前台电话:+86-0755-36307888

传真:+86-0755-36307273
客服邮箱:info@genomics.cn
媒体联络:media@genomics.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云华路9号华大时空中心(51808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及时播报华大科研、教育、产业等方面的相关资讯

首页 华大概况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钱学森之问”提出20年后,看华大怎么让杰出人才“冒”出来

“钱学森之问”提出20年后,看华大怎么让杰出人才“冒”出来

发布日期:2025/07/30

在一篇发表于2005年7月30日的新华社报道中,钱学森向前来看望他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便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此后十数年,教育界以体制改革与创新,解答这道关于拔尖人才培养的艰深难题。而在生命科学领域,华大集团同样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不懈探索,以多年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大科学工程引领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范式,为前沿研究和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早在2009年,华大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设立“创新班”,开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征程。2011年,华大教育中心成立,秉持“以项目带人才”的培养理念,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创新班联合培养,形成了本硕博贯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华大创新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让他们深度参与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科研项目。这种理论与实战结合的模式,结合华大“大平台”、“大项目”的优势,让学生在解决重大科技创新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截至2025年6月,华大的创新教育模式已培养了4490名学生。他们主导及参与发表SCI文章1100多篇,主导及参与申请发明专利630余项,主导及参与软件著作权240余项,并在“炎黄一号”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时空组学联盟等大科学工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批人才,如大学阶段就多次问鼎三大顶刊并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荣誉称号的金鑫、刘石平,入选科睿唯安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李俊桦等,不仅已成长为华大的中流砥柱,更成为中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骨干力量。

华大创新班学生主导及参与的发表期刊文章一览

近期,结合当前大科学时代对教育发展范式提出的新挑战,华大教育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打造了可复制的合作与培养模式,推出一系列覆盖全年龄段、全教育层次的生命科学教育项目。该系列教育项目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科普教育三大培养体系,为中小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群体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培养课程及活动,给出了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新思路。

学历教育:构筑创新人才成长高地

近年来,各国教育目标已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育,社会评价体系也从单一学历维度,转向综合能力价值。

在学历教育方面,华大教育为国内外高中生、本硕博学生打造了涵盖系统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提升、科研攻关能力训练的一体化实践平台,为学生群体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客座研究生、暑期学校、特种兵式人才集训等实习实践项目

以客座研究生项目为例,学生可通过参与真实科研项目,系统掌握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完整知识链条,提升科研思维与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同时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深度体验行业前沿动态与实际运作模式,为职业发展道路积累实践优势。

高校学生在华大实验室

让年轻一代的学生参与到重要科学研究项目中,是华大自设立创新班之初便坚定落实的培养模式。彼时,首届华大创新班学生的名字先后出现在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这一颠覆传统认知的现象随即在国内外掀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奇迹”,《自然》杂志对此刊文提问——“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经过10余载持续耕耘,华大已然用实际成果回应了这一问题。华大集团教育顾问王颖表示:“华大坚持从解决人类终极需求和回答终极科学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科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敢于让年轻人担当重任,也因此培养了大量跨学科的杰出人才。”

截至2025年3月,华大教育与58所内地高校建立合作,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开展的留学生联合培养及境外高校合作项目,覆盖丹麦、波兰、印尼、泰国、塞尔维亚、拉脱维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3所高校。


专业培训:锻造产业实战型利刃

在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进步的一大瓶颈。为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创新人才,华大教育全力打造专业培训体系,包括岗位专业能力认证、DCSM(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专题培训、校企合作等模式,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输送实战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尖端技术骨干。

基于华大全球领先的测序技术平台优势,华大教育联合国内外组学、生物信息分析和遗传咨询领域的知名专家,建立了四大专业能力认证体系,分别聚焦于测序实验技术、智能生物计算、医学遗传分析、基因组咨询等四大方向,涵盖了产业上中下游的关键岗位。

面向从事生命科学、医学、农学、微生物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高校教师及研究生等,华大教育针对性提供DCSM专题培训课程,助力基因科技专业化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涉及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关前沿技术、科研项目设计、实验技能、技术应用、未来趋势等,帮助学员系统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科研应用。

从早期探索联合培养创新班,到如今与全球80余所科教机构建立教育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一直是华大培育创新人才道路上卓有成效的路径之一。目前,华大教育可根据高校实际教学需要开展多项合作,包括提供实践基地,为高校师生提供集训课程和实习机会;与华大专家团队合作,按学校需求定制学科和课程建设方案引进华大成熟课程方案,快速补充高校教学资源;根据高校实践教学需求,设计实训平台并配套开发课程等。


科普教育: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

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键一环。

依托华大集团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大平台,华大教育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特性,开发了一系列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教育活动,通过科创研学、冬夏令营、进校课程、竞赛指导、高端游学等多元形式,为广大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生命科学奇妙世界的大门,也让杰出人才培养能够“从娃娃抓起”。

其中,科创研学课程以实地参观、科学讲座与实验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基因科学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近距离体会生命科学之美;冬夏令营则通过特定主题的沉浸式实验教学,如趣味基因检测、基因侦探、AI+BT科技实践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在多年教育实践过程中,华大教育与多所高校、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比如,为中小学打造进校课程,采用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实验探究、模型制作、公众演讲等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形式,拓展学生的视角,传播生命科学前沿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教育还为4年级-12年级学生打造了分班制“Seq All未来工程师”项目,让学生亲手拆装一台“大国重器”基因测序仪,沉浸式还原世界一流高精尖科研设备的工作逻辑。该项目贯穿生物化学到精密仪器,结合遗传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观察问题、动手实践、追问原理,全面激发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工程思维。

今年暑期伊始,华大教育联手华大集团旗下科研及产业机构积极落地科普活动,于七月上旬在北京、天津、武汉、青岛、杭州、重庆、常州、三亚、贵阳、哈尔滨、深圳等11个城市开展了89场生动有趣的科普研学活动 ,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

目前,华大教育已成为国家级、广东省及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后续将持续打磨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内容,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培育科学兴趣,为创新人才培养播下种子。

从启蒙青少年科学兴趣,到赋能产业专业人才,再到孵化跨学科领军者,这一系列教育举措,既是华大对自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拓展,也是华大为回答“钱学森之问”作出的积极探索。未来,华大将继续拓展教育合作,以实践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让更多杰出人才能够“冒”出来,为推动生命科学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