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业务相关咨询电话:

临床检测:400-605-6655
科研服务:400-706-6615
司法服务:400-900-2616
测序仪器:400-096-6988

前台电话:+86-0755-36307888

传真:+86-0755-36307273
客服邮箱:info@genomics.cn
媒体联络:media@genomics.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云华路9号华大时空中心(51808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及时播报华大科研、教育、产业等方面的相关资讯

首页 华大概况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守护“世界屋脊”生命健康:华大等为高原包虫病防控绘制“未来地图”

守护“世界屋脊”生命健康:华大等为高原包虫病防控绘制“未来地图”

发布日期:2025/07/18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然而,在这片壮美的土地上,一种名为包虫病的寄生虫病正悄然威胁着人与动物的健康。包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21种被忽视热带病之一,由犬、狐等终末宿主传播给人类和牲畜。其中泡型包虫病也被称为“虫癌”,如未得到有效治疗,超过90%的患者会在诊断后10-15年内死亡。全球约86%的泡型包虫病新发病例集中于我国青藏高原,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生命威胁。

近年来,随着旅游、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复苏,进出青藏高原的人员与物资流动日益频繁,许多游客甚至对包虫病闻所未闻,这为疾病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未知的风险。同时,四川省儿童新发病例的回升也敲响了警钟:包虫病防控工作亟需探索更高效、更智能的创新技术与策略。

01 青藏高原地区接待游客数及西藏自治区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2021-2024).png

青藏高原地区接待游客数及西藏自治区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2021-2024)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2025年7月16日,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在《细胞》(Cell)子刊《寄生虫学趋势》(Trends in Parasitology)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后疫情时代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特征、诊断预防技术及综合防控策略的进展,提出融合“全健康”的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包虫病防控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02 Trends in Parasitology官网截图.png

Trends in Parasitology 官网截图

“全健康”,三位一体协同作战

文章总结了青藏高原的特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牧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外部因素如旅游和货物运输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复杂性。人口流动和货物流通频繁,成为传播链中的新增风险因素。由此,文章特别强调了构建以“全健康”为理念的综合防控体系,即通过协调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与环境保护三个层面,形成多学科、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03 青藏高原包虫病综合防控策略.jpg

青藏高原包虫病综合防控策略


科技赋能,让防控更精准、更智能

在创新技术方面,文章提到了多项先进工具和策略。

首先,在诊断领域,推广游离DNA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提高疾病早期发现能力,对于资源匮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动物防控方面,推进犬类终宿主的疫苗研发以及发展物联网智能驱虫设备,如智能项圈,通过实时监测犬类健康和定期驱虫,有效切断包虫病传播链,减少人力成本。

再次,环境监测则可依托环境DNA技术,实现非侵入式、动态化监测寄生虫分布情况,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构筑高原公共卫生新防线

展望未来,文章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的包虫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加强早期诊断技术、基因组学和传播动力学研究,揭示寄生虫的遗传多样性及传播机制。同时,需结合生态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构建仿真模型,为科学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和指导。远程医疗与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亦不可忽视,尤其在牧区等偏远地区,应大力推广便携式诊断工具,并完善流动人群的健康管理。

在具体防控举措方面,需强化卫生健康、农业牧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快智能化监控设备和诊疗技术在牧区的普及应用。同时,应持续提升公众卫生意识,防范跨区域传播风险,推广动物疫苗,并建立环境风险监测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防控合力。依托“全健康”理念,开展科技创新与系统治理,青藏高原包虫病防控有望从传统的防控模式转向更加主动的精准防控,为牧民群众带来更多健康保障。


华大与高原的不解之缘

这篇文章是华大集团深耕高原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从2010年华大集团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汪建登顶珠峰,同年华大科研团队首次揭示“登山基因”EPAS1,到相继破译牦牛、藏羚羊、青稞等高原物种的基因密码,再到2022年华大启动“珠峰行动计划”,团队成功登顶并以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组学研究,以及之后的“珠峰行动计划”首篇成果成功发表,华大始终致力于探索高原独特的生命奥秘。

此次聚焦包虫病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体现了华大“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也为守护高原生态与民众福祉贡献了“华大智慧”。未来,华大将继续迎难而上,用生命科学的力量谱写守护“世界屋脊”的新篇章。


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艳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副教授沈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颋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创新班学生苗世林、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何修驹副研究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金鑫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