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华大集团主办的“MetaHIT 15周年纪念庆典暨MOHA计划启动会”在华大集团全球总部时空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回顾了从MetaHIT计划(Metagenomics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到MMHP(Million Microbiome of Humans Project)的全球科研合作历程,以及近15年人体微生态在科研及产业中的重要成果。此外,现场宣布启动MOHA(Microbiome-Omics Health Axis Initiative)计划,以期进一步推动微生物组学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研究。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兼运动神经科学系名誉研究员Stanislav Dusko Ehrlich教授、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兼丹麦科学院院士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两位都是MetaHIT项目的主要发起人)受邀到访并发表主题演讲;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瑞典卡罗琳斯卡转化微生物组研究中心与国家流行病中心Lars Engstrand 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医药研究所 Lars Bolund 教授作开场致辞;MetaHIT项目论文第一作者覃俊杰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点剑一博士、瑞金医院顾燕云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燕教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程基业博士,以及华大代表分别作专题报告。
作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华大一直在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持续耕耘,发表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研究论文总量共计达90余篇。
2008年,华大参与了欧盟发起的“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这是一项全球性的科研计划,共有8个国家的13个机构参与,旨在研究人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进而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华大作为唯一的非欧盟组织,在MetaHIT计划中承担了200多位欧洲人肠道微生物样品的测序及后续生物信息分析工作。2010年,由华大主导的关于这项工作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Nature。从此,人体肠道菌群研究进入高通量测序的新时代,人们开始从基因层面探秘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这项成果也被称为21世纪前十年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
201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联合华大等机构发起了“百万微生态”国际合作计划(MMHP),项目旨在基于超大人群规模绘制人体微生物组图谱,构建全球最大的人体微生物组数据库。 截至2023年5月,该项目已完成近6万例样本量测序工作。
而MOHA(微生物组学健康轴)计划则是MetaHIT计划、MMHP计划的延伸,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大规模人群微生物组图,深入了解微生物组在健康中的作用,并通过微生物组完成检测-干预的健康管理闭环。
肠道菌群有上千种且组合方式各异,如今,超50多种健康问题被证实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而高通量测序、大规模并行计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探索体内复杂微生物群落的途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消化道疾病、糖尿病、肥胖、阿尔兹海默症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而人体微生态的研究目前已不局限于肠道,口腔、肺部、皮肤等部位的微生态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在产业方面,依托在肠道菌群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全球领先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还有藏量丰富的益生菌专用菌种库,并结合体外、动物和临床试验,华大营养开发了适合国人体质的益生菌系列产品“优美达”。
MOHA计划的成功启动,预示着共生微生物研究即将进入全新阶段。
从MetaHIT 到MOHA 的15年,是华大从大科学到大产业的15年。未来,在大人群、大样本,在时空组、AI技术的加持下,研究者们将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共生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大健康”、“治未病”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