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采访了华大首届国际夏令营以及ICG-18青年学生学者论坛的演讲嘉宾——波兰雅盖隆大学助理教授、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Guillem Ylla博士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助理教授Marko Mišić博士,和大家分享他们与华大合作的故事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感想。
Marko Mišić博士
Guillem Ylla博士
合作契机
雅盖隆大学是波兰最顶尖的学府,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当华大在波兰华沙开设实验室时,雅盖隆大学与华大建立联系。
2023年4月,华大集团CEO尹烨率队与Guillem Ylla博士团队召开会议,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以促进双方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开展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同时为波兰学生赴华学习、研究和实习提供机会。
贝尔格莱德大学成立于1863年,是塞尔维亚最古老和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2021年底,华大助力促成了贝尔格莱德大学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中心的开设。今年,Marko Mišić博士所在团队和华大达成合作意向,希望联合培养跨领域、创新型研究人才。
问:在合作的过程以及本次活动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Guillem YIla:
华大对科学边界的不断探索、对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以及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到这里之后,我对华大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不难看出,华大为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让他们得以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Marko Mišić:
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和华大集团CEO尹烨为我们带来的主题讲座。通过他们的演讲,我深入了解了华大的整体战略和使命,也感受到了华大人对生命科学事业充满热情,正如他们所分享的观点——“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另一个是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专业知识都非常渊博,有非常多的话题可以讨论,也能一起提出新问题、新的解决方案。此外,这里有非常多的优质资源可以帮助开展研究,这在其它国家是鲜少出现的。因此我希望华大能够继续与世界各地建立联系,让这些知识、技术传播到更多地方。
问:这次活动是否对您的研究方向起到帮助?
Guillem YIla:
是的。这也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原因之一,之前我和华大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建立了联系,目前我们双方实验室正在尝试进行合作,希望在空间转录组学领域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Marko Mišić:
之前我在空间转录组学领域进行过一些研究,而这次活动让我更全面地认识这项技术,也因此拓展了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同时,我也了解到很多同样重要的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应用等,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相信回到塞尔维亚之后,我可以和我的学生分享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问:对于华大举办的交流活动,您有什么建议吗?
Guillem YIla:
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了来自华大和世界各地的学生,这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在与高校建立合作方面,我认为华大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比如,华大与雅盖隆大学合作交换项目,华大的学生可以前往欧洲学习,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到这里提出他们的研究课题,通过华大的技术方法来进行解答,并把技术经验带回欧洲。可以说,华大和高校的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对科研交流合作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Marko Mišić:
我有关注到华大为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交流机会,包括实习、交换、访问等,像这次活动一样,面对面的交流效果非常好,不同国家、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一起进行跨学科的讨论,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视角,对促成科研合作也至关重要,我认为这种方式值得继续提倡。
此外,通过学术期刊等途径进行书面上的交流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式。在我看来,像Cell、Nature、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们也应该有更多样化的平台来发表研究成果。因此,我建议可以更多地推广GigaScience,以帮助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