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业务相关咨询电话:

临床检测:400-605-6655
科研服务:400-706-6615
司法服务:400-900-2616
测序仪器:400-096-6988

前台电话:+86-0755-36307888

传真:+86-0755-36307273
客服邮箱:info@genomics.cn
媒体联络:media@genomics.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云华路9号华大时空中心(51808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及时播报华大科研、教育、产业等方面的相关资讯

首页 华大概况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华大历史上的今天丨纪念大熊猫基因组测序完成15周年

华大历史上的今天丨纪念大熊猫基因组测序完成15周年

发布日期:2023/10/11

近年来,大熊猫们常常占据社交媒体热搜榜,除了最近火出圈的“顶流”花花,还有全球罕见棕色大熊猫七仔、“优秀干饭王”润玥、“西直门三太子”萌兰……大熊猫们以其可爱外表俘获了无数人的喜爱,甚至曾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

人见人爱的大熊猫背后,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谜题,譬如,大熊猫究竟是猫还是熊呢?它们为什么会从吃肉变成吃竹子?只吃竹子不腻吗?……

早期科学家只能依靠化石进行推测研究,而有了基因组学技术之后,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大熊猫家族成员的DNA等信息去揭开它们身上的诸多秘密。


2008年3月,华大正式启动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测项目。这是国际上第一个专门测定遗传信息以保护濒危物种的项目,基因组样品取自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晶晶”的原型。

同年10月11日,大熊猫“晶晶”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大熊猫属于熊科动物”的观点,证明了熊科内部各类群的分类情况。此外,研究解答了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眼圈”;为什么身为熊而不冬眠;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未来的大熊猫是什么模样;大熊猫是否会灭绝等问题。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掌握大熊猫的基因资源,也是全球首例基于短序列测序技术完成的大型基因组。该研究所提供的基因组信息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大熊猫保护和科研繁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0年1月,《自然》(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大熊猫基因组测序成果。

在大熊猫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华大携手各合作单位,持续开展系列相关研究。

2012年,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重建了大熊猫祖祖辈辈的种群演化史。这一研究为评估和建立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方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

2021年9月,华大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布了秦岭和四川两个大熊猫亚种的染色体水平的超高质量基因组,首次解码了秦岭大熊猫的基因组。

2021年11月,华大研究院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研究大熊猫肚子里的蛔虫基因,科学家们从这些蛔虫基因集合里找到一系列药物作用靶点来帮助研发驱虫药,治好大熊猫的蛔虫病。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学资源》杂志上。

破译大熊猫基因组序列有助于形成对大熊猫物种遗传演化规律的认知,解答大熊猫种族生命演化及物种多样性形成的相关问题,为大熊猫的保护保育提供了有科学依据的指导。

目前,依托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华大已经发起和参与了多项生物多样性领域国际合作的科学计划,破译了超过3000种动植物物种的参考基因组,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未来,华大将依托生命科学的力量,持续开展动植物相关研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